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受到推崇,各国以法制国,而随着历史更替,之后许多统治者开始舒缓刑法,如汉高祖

2025-04-16 02:13:58
推荐回答(4个)
回答1:

这是因为历史的需要,在春秋战国时期,军阀割据,社会动荡不安,新型的地主阶级形成以后,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他们利益,实现国家的统一.法家思想则符合了当时地主阶级的利益需求.法家讲究法、术、势.追求建立一个一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,这一思想能够集中国家的人力,物力,财力进行统一战争,所以当时法家思想盛行.
在秦朝统一之后,法家的思想就不符合地主阶级的利益,统一之后,地主阶级希望能够宽刑薄赋,与民休息,而秦朝则继续实行法家的严刑峻法,所以秦朝二世而亡.到了汉朝初期,汉高祖实行“黄老思想”,无为而治,与民休息,轻徭薄赋,恢复生产,所以汉初统治秩序安定.但是相应的君主的权利就不是很集中.统治秩序混乱.
到了汉武帝时期,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,国富民强,这时,汉武帝为了加强君主权利,反击匈奴,就改变汉初的“无为而治”,一则采纳董仲舒的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实现全国的思想的统一
之所以独尊儒术,是因为儒家思想比较符合和平时期统治秩序的建立,它不像法家思想那么激进,也不像道家思想那么消极.并且儒家思想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
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采用的治世思想也是不一样的,没有哪个一思想符合不同的历史需要.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时期,采用了不同的治世思想,用的是儒家的名义而已.就如西汉宣帝说:吾家自有制度,霸王道杂之.汉朝实行的“外儒内法”原则,历来为后世统治者所借鉴

回答2:

“乱世用重典”。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不太平所以要用“严刑峻法”以此稳定统治,而汉朝初期需要休养生息,天下一统,宇内安定此时需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。天下安定了百姓生活就好了,作奸犯科的人自然就少了此时不需要实行法家思想,因此适用道家思想。
说到底就是法律是必须适应社会现实和经济基础。

回答3:

法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备受推崇的主要原因:
(1)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。
(2)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。
(3)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。
(4)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。
(5)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政权来维护他们的利益。

以上答题如有不足之处,希望各位朋友们来补答一下。

回答4:

统治者虽然改变了刑法内容,却没有改变本质,春秋战国时期,不再适用王道治国,变法可以强兵富民,秦始皇以后,统治者已经有了一套成型的法律,当他觉得统治不会受到威胁时,就会降低刑法,这样反而有安抚民心的效果。战国时期变法以秦国商鞅变法为典范,秦国当时毫无规矩可言,才会有严酷的法律来正民风。盛世君主则不需要这样严酷的刑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