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纸币是怎么防伪呢?

2025-04-16 11:11:58
推荐回答(1个)
回答1:

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,我们中国是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。提到纸币,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:如何防伪呢?其实,古代人也和现代人一样,为防伪操碎了心。

元朝的纸币为了防伪,钞纸主要取用桑树内一层极薄的内皮,在纸币的背面也有同值的图形,两面盖上三方管理机关的红印,正背两面的左上方还盖有黑色骑缝印,并在中央明显的位置上印有“伪造者斩”等警示句。元代对伪造纸币的刑罚极重,尤其是后期,凡是出现伪钞案,凡起意者、雕板者、印钞者、抄纸者、项科号者、蒙里安藏印造者、收买颜色物料者,“具是同情伪造,皆合处死”。

明代前期,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有铜钱和宝钞,政府为了规范货币的管理,制定了“钱法”和“钞法”。

顺治八年,清朝因为财政入不敷出,就仿照明旧制,印发了纸币“钞贯”,连续发行了10年才停止。咸丰年间又发行了“大清宝钞”“户部官票”,左满文,右汉文,四周环绕龙纹,一共发行了27年。清朝制钞主要取用桦树内一层极薄的内皮,采用一定的工艺做成。清朝中期,新钞发于各省布政司要钤印记,各府、县也要签押印证,然后发于钱庄,还在纸币上印上复杂的图案,让作伪者不易临摹。可以说很多现代钱币的防伪方法,清朝时已经出现雏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