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凝固形成的白色小颗粒。
蜡的燃烧有两个变化,首先是物理变化:固态蜡受热液化再汽化成蜡气体分子弥散在空气中;然后是化学变化:气态的蜡分子与氧气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,生成CO2和水。
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碳氧化合物,燃烧过程中它与空气的氧气发生反应,生成水和二氧化碳。
科学家在观察蜡烛燃烧的全过程时发现,蜡烛烧完以后所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,正好等于蜡烛的质量与蜡烛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质量之和。
(1)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,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,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、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;
(2)吹灭蜡烛,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,玻璃片上没有水雾,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;
(3)吹灭蜡烛,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(不要接触烛芯),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,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,这就证明了假设C的正确性;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,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是不正确的.
故答案为:
(1)A;
(2)B;
(3)C;AB;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