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”中的“得臣”是什么意思?

2025-04-15 07:32:28
推荐回答(2个)
回答1:

1,“得臣”是齐国太子的名字。

2,句意: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,名叫庄姜。

3,原文:

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,曰庄姜,美而无子,卫人所为赋《硕人》也。又娶于陈,曰厉妫。生孝伯,早死。其娣戴妫,生桓公,庄姜以为己子。公子州吁,嬖人之子也,有宠而好兵,公弗禁。庄姜恶之。石碏曰;“臣闻爱子,教之以义方,弗纳于邪。骄、奢、淫、泆,所自邪也。四者之来,宠禄过也。将立州吁,乃定之矣;若犹未也,阶之为祸”。夫 宠 而 不 骄 骄 而 能 降 降 而 不 憾 憾 而 能 昣 者 鲜 矣 且 夫 贱 妨贵 少 陵 长 远 间 亲 新 间 旧 小 加 大 淫 破 义 所 谓 六 逆 也。君义,臣行,父慈,子孝,兄爱,弟敬,所谓六顺也。去顺效逆,所以速祸也。君人者,将祸是务去,而速之,无乃不可乎?公弗听。其子厚与州吁游,禁之,不可。桓公立,乃老。

四年春,卫州吁弑桓公而立。…

州吁未能和其民,厚问定君于石子。石子曰;“王觐为可。”曰:“何以得觐?”曰。“陈桓公方有宠于王。陈、卫方睦,若朝陈使请,必可得也。”厚从州吁如陈”。石蜡使告于陈曰:‘卫国褊小,老夫耄矣“,无能为也。此二人者,实弑寡君,敢即图之。”陈人执之,而请涖于卫.九月,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,石腊使其宰孺羊肩涖杀石厚于陈.

君 子曰:“石腊,纯臣也。恶州吁而厚与焉.‘大义灭亲’,其是之谓乎!”

4,译文:

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,名叫庄姜。庄姜长得 很美,但没有生孩子,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《硕人》。后来卫 庄公又娶了一个陈国女子,名叫厉妫。厉妫生下孝伯,孝伯早死。 厉仍随嫁的妹妹戴妫生了卫桓公。庄姜把柜公当作自己的儿子对待。

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,受到庄公宠爱,喜好武事,庄 公子加禁止。庄姜则讨厌州吁。大夫石碏劝庄公说:“我听说疼爱 孩子应当用正道去教导他,不能使他走上邪路。骄横、奢侈、淫 乱、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原因。这四种恶习的产生,是给他的宠爱 和俸禄过了头。如果想立州吁为太子,就确定下来;如果定不下 来,就会酿成祸乱。受宠而不骄横,骄横而能安于下位,地位在 下而不怨恨,怨恨而能克制的人,是很少的。况且低贱妨害高贵, 年轻欺凌年长,疏远离间亲近,新人离间旧人,弱小压迫强大,淫 乱破坏道义,这是六件背离道理的事。国君仁义,臣下恭行,为 父慈爱,为子孝顺,为兄爱护,为弟恭敬,这是六件顺理的事。背 离顺理的事而效法违理的事,这就是很快会招致祸害的原因。作 为统治民众的君主,应当尽力除掉祸害,而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 来,这大概是不行的吧?”卫庄公不听劝告。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 吁交往,石碏禁止,但禁止不住。到卫桓公当国君时,石碏就告 老退休了。

鲁隐公四年的春天,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,自己当上了国君。

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,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 的方法。石碏说“能朝见周天子,君位就能安定了。”石厚问; “怎么才能朝见周天子呢?”石能答道“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 信,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,如果去朝见陈桓公,求他向周天 子请命,就一定能办到。”石厚跟随州吁去到陈国。石碏派人告诉 陈国说;“卫国地方狭小,我年纪老迈,没有什么作为了。来的那 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,敢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。”陈国 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,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。这年九月,卫国派 遣右宰丑前去,在濮地杀了州吁。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懦羊肩前 去,在陈国杀了石厚。

君子说;“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巨子。他痛恨州吁,把石厚也一起杀了。‘大义灭亲’,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!”

5,文章解读:

有句俗话说;“虎毒不食子。”这意思是说,猛虎性情虽然凶 残,但依然要恪守亲情的界限;凶残是对外。而对自己的亲生骨 肉,却以慈爱之心相待,绝不可能将其化为腹中餐。 爱 老虎这样做,是动物的天性,没什么可说的。对人而言,人 做事也要按天性,亲情是人之天性所不能免的,父母儿女之间的 亲情,是自然的法则。世上哪有不疼爱自己亲生骨肉的父母呢?如 果说人性这东西也存在的话,父母儿女间的亲情就应当属于人性 之列;如果说人性是永恒的话,这种亲情也是永恒的,否则,便 是丧失了人性,丧失了天良,就不应当再冠之以“人”这个称呼了。

6,作者简介:
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华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岁。丘穆公吕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称“左丘明”,后为鲁国太史 。左氏世为鲁国太史,至丘明则约与孔子(前551-479)同时,而年辈稍晚。他是当时著名史家、学者与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国语》等。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传》与《国语》二书。左氏家族世为太史,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“如周,观书于周史”,故熟悉诸国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

回答2:

. 美而无子,卫人所为赋《硕人》也。【判断句、语意省略句以及“所为”“赋”在翻译时的落实。】
译为:(庄姜)很漂亮,却没有儿子。卫国人因此为她做了一首名为《硕人》的诗(称赞她的美貌。)
2. 教之以义方,弗纳于邪。【倒装句(状语后置)“动词+以+宾语”的结构及“纳”的语境引申处理。】
译为:(真正爱护孩子的人)总是用道义礼法来教导约束自己的子女,不让他们走上邪路。 3. 君人者,将祸是务去,而速之,无乃不可乎?【倒装句(宾语前置)“是”子提宾的句式、“无乃”“速”的落实,还有根据语境对潜藏的语气语调的揣摩。】
译为:做君主的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消除这些祸害,可您却反而去招致这些祸害,恐怕不能这样做吧。
4. 桓公立,乃老。【省略句以及“乃”“老”的翻译落实。】 译为:桓公即位,(石碏)于是告老还乡。
5. 四者之来,宠禄过也。【表示因果的句式的理解以及对“四者之来”的翻译处理。】 译为:这四种恶品的形成(养成),都是宠爱和赏赐太过的缘故。
固定结构:
1、以为:庄姜以为己子。 2、教„„以„„:教之以义方。 3、„„是„„:将祸是务去。 4、无乃„„:无乃不可乎?
5、所以„„:去顺效逆,所以速祸也。
④蚤:通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