柑橘酯点黄斑病怎样才算好了?

2025-04-07 18:00:00
推荐回答(2个)
回答1:

柑橘脂点黄斑病又称黄斑病、脂斑病、褐色小圆星病等。全国柑橘产区均有发生。在浙江、江苏、广东、台湾及西南各省发生较为普遍。柑橘脂点黄斑病的症状分为脂点黄斑型、褐色小圆星型和混合型3种。
脂点黄斑型:多发生在2年生叶片上。初期在叶背呈现不规则淡黄色斑,半透明,其后扩展成大小不一的黄斑,并在叶背出现疱疹状黄色突起小点,几个或数十个群生在一起,以后随叶片长大;后期病斑逐渐扩大老化,边缘不明显,颜色变深,成为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。每个病斑相对应的叶片正面可见不规则黄斑,中部淡褐色至黑褐色颗粒状小点。这种类型主要在春梢叶片上发生,常引起大量落叶。
褐色小圆星型:初期叶面出现赤褐色芝麻粒大小近圆形斑点,以后稍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0.1~0.3厘米,病斑边缘凸起,色深,中央凹陷,色较淡,以后变灰白色,其上生小黑点为分生孢子器。这种类型多发生在秋梢叶片上。
混合型:在同一片叶上同时存在脂点黄斑型和褐色小圆星型病斑。
果实也可受害,受害后病斑常发生在向阳部位果面,初期为疱疹状浅黄色小突粒或似油斑状,后病斑扩展老化,点粒颜色变为红褐色,从病部分泌的脂胶状透明物被氧化成污褐色,形成1~2厘米的病健组织分界不明显的大块脂斑,病斑不扩展到果实。

回答2:

斑点不再扩散。柑橘脂点黄斑病。用1000倍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,或500倍5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,或700倍30%氧氯化铜悬浮剂,或300倍14%胶氨铜水剂,或2000倍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,600倍80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,或1500倍10%苯醚甲环唑水溶液,或800倍80%代森锰锌等进行防治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