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想信佛,可是我还再读初中。而且我什么都不懂,到时候信了可能会后悔的!

本问题比较急!!
2025-04-14 21:43:19
推荐回答(5个)
回答1:

人们讲的佛教简单说,分三类。
1、佛法的修行
就是按照释迦牟尼佛的教诲,来修行自己。一般人们说的佛弟子。
2、佛学的研究
有一些人,把佛法作为哲学或者作为一种宗教,来研究。研究佛学的人,未必是佛弟子。可以说是学者。
3、作为信仰的佛教
大部分人,其实并不是很明白佛法的道理。只是作为一种信仰。认为佛教就是教人为善。以为行善就是佛教了。还有人,只是上香磕头的信仰者。更不知佛法的真谛,往往会成为迷信。不明白的信,就是迷信。

我们一般说的佛陀,是指释迦牟尼佛。2500年前,古印度一个国王的儿子。看到人们生老病死,发奋修行自己,证得了宇宙,世间的真谛原理。后来,又花费了一生的精力,为人们讲法。也就是讲这个宇宙的真谛。为的是让人们离苦得乐。
佛法是科学,不是宗教。佛法是用修改自身的行动,来证得。而后,按照法界规律行走坐卧,最终达到离苦得乐。
假如,要想埋在土里的种子发芽,就要为种子提供合适的温度,与湿度。这是自然规律。违背了自然规律,就不会有预想的结果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会有种种不如意的事,其原因就是不如法,才不如意。
一句话,两句话很难给你说明白。我可以先告诉一下你现在如何做吧。
网上可以找到,或者你家附近有寺院的话,你可以到寺院,或附近的商店。找几本佛经,开始读诵。
《心经》很短,260多字。一定要背诵下来。平时有时间,就背诵。或心里默默诵。
《地藏经》稍稍长一些,努力读熟。意思不懂也所谓。慢慢来。首先要读熟。遍数越多越好。
《金刚经》读熟了,会很快的。20分钟就可以读诵一遍。
这三部经,你先好好读诵。具体意思。等到你读熟练了,在网上,可以找一些解释对照着看看。

如果,你再有时间,找一本《弟子规》读一读。这个不是佛教的书。但是,这是一个做人的基础。万事先从孝起步。

回答2:

您好
星云大师开示

随着「人间佛教」的风起云涌,现在举世的佛教徒增加了。平时经常听到有人统计说台湾的佛教徒有多少,世界的佛教徒有多少,但是总说虽然都是佛教徒,其中却有「信佛」、「求佛」、「拜佛」、「念佛」、「学佛」与「行佛」的不同:

一、信佛:一般人信佛,刚开始仅止于表示不反对,承认自己是佛教徒,但是并不是真的认识佛教,对佛教的义理并不了解,也没有皈依受戒,只是觉得佛像很庄严,知道佛教很好,甚至因为父母是佛教徒,因此很自然的传承父母之教,只是一种文化的继承。

二、求佛:有的人知道佛教很伟大,认为理所当然的佛祖应该会帮人的忙,因此平时虽然没有想为佛教做什么,但是一旦遇到生病、贫穷、失意、失败、失业等人生困境时,就想到求佛帮忙。姑且不管佛祖有无帮忙,但是有此希求之心,自己的佛祖会在心中增加力量。

三、拜佛:有的人感觉佛陀很慈悲伟大,在他面前很自然的就会谦卑礼拜,表示恭敬。有的人拜得如法,也能与佛接心,感到身心有一种轻安欢喜的变化,获得佛的力量、慈光加持,这就是信仰的升华。

四、念佛:有的人刚开始念佛,只是随缘的念释迦牟尼佛、阿弥陀佛、药师佛、观世音菩萨,慢慢念到感觉佛与自己同在,所谓「朝朝共佛起」,念佛心中就有佛,念到身心舒畅、清安自在、烦恼减少、心开意解,当然就会欢喜念佛。

五、学佛:经过念佛,身心有了感受之后,再经师长指导,觉得应该要学佛。所谓「学佛」,佛有慈悲,自己有学到他的慈悲吗?佛有智能,自己有佛的智能吗?佛有愿心、忍耐,佛是无有执着、无有计较、无不放下,如果自己也能如佛一样无牵无挂、自由自在,这就是「学佛」。

六、行佛:学佛如果没有实践,则「如人说食,终不能饱」,因此学佛之后,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慈悲喜舍,要行四摄法,要有六度万行,要「行佛所行,做佛所做」,如果能够如佛所说的去实践,到了最后即「我是佛」,这就是学佛的最高层次。

佛教讲「解行并重」、「福慧双修」,都是说明学佛不能只在义理上钻研,佛法要在生活中体验、印证,唯有透过自己力行,才能融入身心,成为自己血液里的养分,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。

回答3:

我初中的时候也信佛了,可是我可没有荒废学业。当时只是看看蔡志忠的佛学的漫画而已,就当休闲。增加自己的哲学层次和领悟能力,反而对学业有帮助。要知道,作文中如果有让老师们都佩服的哲学感悟融入其中,想不拿高分都难啊。

回答4:

佛度有缘人~孩子,如果感觉到有兴趣的话,就去接触下吧吗,不用担心~但是要记住,你修的不是佛,你修的是己。心中有佛,处处有佛。

回答5:

建议你 还是一学业为重 有空的时候 自己看些佛的故事 做为入门 在看些禅宗的书 多了解了 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